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0 作者:佚名 來源:廣西日報
從“一人做事養全家”的貧困戶,到當地脫貧致富的“領頭羊”,再到“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候選人,蔣通國的經歷用個時髦的詞來說,就是“逆襲”。
家住廣西全州縣龍水鎮亭子江村委彭家屋的蔣通國,上有生病父母、下有妻兒,全家6口人一直靠他一人種點田,生計難以維持。
轉折發生在2015年。那一年,為了小孩讀書,蔣通國舉家搬到龍水鎮集鎮。那一年,他家經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那一年,龍水鎮扶貧幫扶干部因戶施策,引導蔣通國接觸蘆筍種植。
2015年冬,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蔣通國要來蘆筍種子,向自家姐妹又借了些錢,在龍水村委租了3畝田種植蘆筍。沒想到,第一年種植,毛收入9萬多元,除去本錢賺了7萬多元。
嘗到甜頭的蔣通國第二年就擴大了種植規模,通過土地流轉,租了26畝地。沒想到,他的蘆筍在第二年卻遭遇了莖枯病侵襲,幾乎絕收,虧得一塌糊涂。
“要防止病蟲害就必須搭建種植大棚。”蔣通國總結經驗、汲取教訓。
但搭建大棚,20多畝地需要近50萬元,錢到哪里籌?
蔣通國是一個樂觀且倔強的人,通過小額信貸,得到政府貼息5萬元,向銀行借款15萬元,向其同胞姐妹“逼”款30萬元,加上享受政府產業獎補政策5000元/畝棚子補貼,他把26畝蘆筍全部建大棚。2017年,他繼續擴大規模,旁邊別人20多畝的金銀花地不種了,他轉租了過來,還另外租了其他十多畝,一共發展到70多畝地,并通過借貸籌資80多萬元建起大棚。
沒想到,就在他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2017年7月,全州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災,他的蘆筍幾乎都被大水沖走,借錢搭起的部分大棚也被毀了。
蔣通國沒有被打倒,他又四方籌資繼續搭建大棚、購買種子,從頭再來。
“2017年洪災后,我們主動找到他,協助他貸款,并請農技專家在種植技術上給予幫助,讓他渡過了難關。”龍水鎮黨委書記伍明桂說。
“我有個親戚在廣州江南農貿市場做批發生意,他告訴我一天三四噸的蘆筍他都就可以銷售,這是我銷路的保證。”蔣通國并不是盲干、蠻干,他說,“我還去廣東、湖南和我區南寧、柳州等地考察市場,他們對蘆筍的需求近年來都是供不應求,南寧一大型連鎖超市還向我長期訂購,此外還有很多商家通過網上找到我。”
今年,全州風調雨順,蘆筍長勢良好,品質上佳,蔣通國又建起冷藏庫。目前,銷售額超100萬元,利潤60萬元,可以基本還清前期貸款和借款。
今年7月,蔣通國被桂林市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候選人,是該市僅有的兩個候選人之一。“脫貧致富只是第一步,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人致富,才實現人生價值。”蔣通國說。
2017年,蔣通國注冊了全州縣通國蘆筍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該鎮山陂、龍水等村10多戶村民和貧困戶抱團發展。
“在蔣通國的帶動下,我去年種植蘆筍7畝,他免費向我提供種苗與技術,收入高多了。”山陂村貧困戶蔣新華說。
蔣通國已成為蘆筍種植大戶,他的種植場有固定員工10多人,其中部分是貧困戶,繁忙時前來打工的村民近30人,每人每天工錢60-100元不等。
蔣通國由貧困戶變成周邊群眾的“領頭羊”,他的勵志故事在當地盛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身邊的榜樣。現在,蔣通國又有了新打算,他說:“現在有政策的扶持,我一定抓住機遇,壯大蘆筍產業,大力發展合作社,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