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04 作者:佚名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近日,在甘肅省環縣毛井鎮高家洼村的田野里,收割機前面割草,打捆機隨后打包,近30畝的燕麥草在十余輛大型機械的有序工作下,不到1個小時就被收割完了。
今年55歲的米萬吉是高家洼村朱家洼自然村人,妻子和兒子都在銀川務工,73歲的母親因病需要照顧,隨著米萬吉年齡的增長,下地干活已經成為他的負擔。
去年,村干部了解情況后,建議米萬吉改種莊稼為種草,不僅省時省力效益還好。米萬吉隨即將家里的30畝地全部種上了燕麥草,年底收入8500元。
今年,為了能更好照顧老母親,米萬吉把地流轉給了縣上的草業公司,什么事都不用管,還能每畝收入100元的流轉費。
環城鎮陳湯塬村村民石克山和米萬吉一樣,家里缺少勞動力,但通過種草增加了收入。
今年60歲的石克山和老伴二人相依為命,兩個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家里的70余畝地都只能由石克山來經營。2013年因為一場意外,老伴被大火燒傷,雙手截肢,石克山一人一邊種地一邊打零工賺錢,缺乏勞動力成了他家脫貧致富的最大“絆腳石”。
去年底,石克山聽說村上的眾托草畜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以提供貼息貸款的方式吸收貧困戶入股,貧困戶利用5萬元貼息貸款作為股金入股,還能以10畝梯田作為資產入股,前三年每年可分紅1.5萬元,三年后還能自主選擇繼續入股分紅,他便在合作社報了名。
今年,石克山除了在合作社入股的10畝地之外,還單獨種了15畝的紫花苜蓿,加上年底分紅,預計可以收入2萬多元。“機械種、機械收,還有保底價,我們也就平時鋤個草,不僅省力還省時。”石克山說,年初,他還被村上選為護林員,一年下來又多了1萬多元的收入。
筆者了解到,今年以來,環縣按照“草畜一體化”發展思路,堅持“新增一只羊、新種一畝草”和“先種草、再辦社、后調羊”的原則,在牧草品種選育、配方種植、加工存儲上全面發力,補短板、強保障,草產業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全年種植各類牧草39.5萬畝,其中紫花苜蓿12.8萬畝、甜高粱3.5萬畝、大燕麥13.5萬畝、青貯玉米10萬畝。預計可收儲干草29萬噸,其中燕麥干草可收儲5.28萬噸,已收儲苜蓿干草8萬噸。40萬噸的青貯任務目前已基本完成。
據薈榮草業公司負責人吳恩平介紹,為了確保牧草收割、種植、打捆、青貯按期完成,今年在各鄉鎮建立了收草站,各行政村建立了種草隊,并新購機械200余臺,現有苜蓿播種機、燕麥收割機、摟草機以及打捆機近500臺。
相關標簽:環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