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7 作者:佚名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339”工程,加快推進以“品種品質品牌”為核心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10+3”提升行動,穩步推進500萬畝“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糖料蔗、水果、蔬菜、桑蠶、食用菌、茶葉等主要農產品規模、效益同步增長,“桂”字品牌農產品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十大種養產業
糧食
產量穩定在150億公斤左右,已初步形成優質稻、早雜糧、冬種馬鈴薯等產業帶,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5%。2017年糧食總產量排在全國非糧主產省區第二位,水稻單產再上新臺階,灌陽縣“超級稻+再生稻”平均畝產1561.55公斤,創世界高產紀錄。
水果
2017年總產量排全國第四。柑橘、芒果、柿子、百香果、火龍果等排全國第一,香蕉、荔枝、龍眼等排全國第二,成為中國亞熱帶水果的“果園子”。“百色芒果”“南寧香蕉”“富川臍橙”“容縣沙田柚”“靈山荔枝”“融安金桔”等知名品牌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百色芒果”列入中國政府與歐盟互認地理標志農產品。
蔬菜
秋冬菜播種面積和調出量在南方各省區位居第一,11個市蔬菜播種面積超100萬畝,是全國最大的秋冬菜生產基地、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后菜園”。
茶葉
有“中國大陸第一早春茶”之譽:三江等地第一批春茶上市比江浙茶區早30天左右。花茶產量全國第一,茉莉花茶約占全國80%。
糖料蔗
種植面積、原料蔗產量和產糖量均占全國60%以上,連續25年全國第一,享中國最大“糖都”之譽。擁有33個糖料蔗基地縣100多家糖廠,食糖銷量占全國跨省貿易量80%以上。主產品及副產品主要有食糖、紙張、酒精、化肥、酵母等。
廣西蠶繭產量全國第一。
蠶繭
桑園面積、蠶繭產量、蠶農售繭收入均居全國第一,其中蠶繭產量約占全國50%,桑蠶絲產量占全國總量1/3以上;繭絲交易“廣西指數”成為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風向標”;絲絹精加工產品暢銷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食用菌
桑枝食用菌和紅椎菌產量全國第一,食用菌總產量和總產值連續12年增長,連續3年進入全國“十強”,其中雙孢蘑菇產量連續3年全國第一。
水豐草肥牛羊壯。
肉牛 肉羊
被列為國家肉牛優勢產區,奶水牛飼養量、產奶量全國第一。2017年牛肉產量11.7萬噸,羊肉產量3.3萬噸。
約占廣西農業總產值23%左右,每年外銷生豬和豬苗200萬頭,是全國生豬生產七個重點發展區之一,也是中國生豬重要外銷區。
捕撈羅非魚。
羅非魚
2017年產量約33萬噸,年總產量居全國第三。年加工出口量5萬噸,占全區水產品出口量七成。
三個新興產業
富硒農業
富硒土壤面積為目前中國最大,44個縣硒土壤面積高達4418萬畝,其中巴馬土壤和谷物中硒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休閑農業
至2017年底,全區共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4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8個、自治區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13個,建立農家樂近4800個,鄉村旅游點1320個,規模休閑農業園756個。
有機循環農業
建設了4個國家級、11個自治區級生態農業示范縣,農業生產環境和農村生態條件持續有效改善。
位居全國前列的優勢農產品產量(2017年)
蔗
糖料蔗產量7611.69萬噸,是1978年的19.8倍,占全國的60%以上,連續25年排全國第一。
果
水果產量1701.3萬噸,是1978年的106.7倍,在全國排名第4位。
菜
蔬菜產量3086.85萬噸,是1978年的25.6倍,全國排名第五,成為全國最大的秋冬菜生產基地。
繭
桑園面積320萬畝,蠶繭產量39.6萬噸,是1978年的23.2倍,占全國的48%,連續13年排全國第一。
菌
食用菌產量128.64萬噸,成為我區新的百億元產業,連續3年排全國前10強。
肉
豬牛羊禽肉產量403.8萬噸,居全國第8位,是全國生豬生產七個重點發展區之一。
(圖片由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供)
相關標簽:廣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