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17 作者:佚名 來源:央廣網
安徽省亳州市以產業發展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廣“金銀林”產業扶貧模式,以綠色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結合,讓綠色林木成為“金銀林”,著力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使脫貧致富路子越走越順。
蒙城縣小辛集鄉段廟村貧困戶在種植金銀花
在蒙城縣小辛集鄉段廟村的幾百畝金銀花種植基地里,村里的村民們正在忙著給金銀花除草、打岔。貧困戶黃素芳家里今年種植了6畝金銀花,在忙完自己地里的活以后,她還可以在村里的合作社地里干些雜活,她高興的說:“今年種了金銀花,一畝地補助一千塊錢,補助十年的,金銀花地里面套種的花生,每年又收到一千塊錢,給家里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渦陽縣馬店集鎮魏莊村技術員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
蒙城縣鵬輝林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楚學堂說:“貧困戶在這里主要的是插株、剪枝、綁苗,一天也能掙到四五十塊錢,關鍵她們能在這里能學到技術回去種好自己的金銀花。”
針對林業產業投資高、收益慢、種植風險大的不足,亳州市在縣級財政對扶貧小額信貸進行貸款貼息的基礎上,由市、縣財政共同出資,針對“金銀林”工程,每年給予每畝1000元的生態林補貼,連續補貼10年,使種植收益得到兜底。
魏莊村種植的石榴樹
讓“生態”與“脫貧”握手,亳州市通過林下經濟、農業綜合發展和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模式,在鄉村變綠、變美的同時,不僅使農民收入有了顯著提高。讓村民共享‘綠色銀行’帶來的好處。
蒙城縣小辛集鄉副鄉長代曉輝說:“目前全鄉已發展以金銀花、晚秋黃梨為主的林木經濟5000多畝,帶動貧困戶5000多人走上林業扶貧路子,從而確保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魏莊村貧困戶王永旗在管理石榴樹
去年以來,為了確保“金銀林”項目規模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亳州市林業部門還規劃了石榴樹、山核桃、紅葉石楠等12種苗木,原則上一個村只規劃一種苗木種植,一個鄉鎮最多規劃三種苗木。
(為了保證這個苗子的存活率,得叫這個壞的果子給它梳理掉,不能叫它栽上去。)
在渦陽縣馬店集鎮魏莊村的石榴種植基地里,技術人員正在給村民們講解石榴樹的管理技術。為了有效解決貧困戶的技術、管理和銷售的問題,全市成立了368個林木扶貧專業合作社,鼓勵林業企業以托管經營、訂單收購、技術服務等形式,參與林業扶貧。貧困戶王永旗家里有四畝地,就全部托管給了村里的合作社種植石榴樹。王永旗說:“等石榴樹成熟了,加上樹下面套種的青菜,一年一畝地能穩定收入五六千塊錢,再加上我在里面干個零活,再掙二三千塊錢。”
林下套種模式
魏莊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濤說:“我們采取種植大戶托管的方式,統一栽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這樣不僅保證苗木的成活,更能保證貧困戶的穩定收入。”
今年以來,亳州市針針對林業產業經營周期長,產業見效慢的特殊性,由林業等部門牽頭制定方案,指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林下套種、套養,全市共發展“林藥、林蔬、林糧、林菌”“林禽、林畜”等套種、套養面積18萬畝,套種、套養收入4.19億元。目前,通過發展“金銀林”產業項目,不僅有效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而且也為當地實現綠色發展注入新的力量。截止目前,亳州市已經栽植“金銀林”21萬畝,涉及貧困戶9.3萬戶,占全市貧困戶的60.4%,有效的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相關標簽:亳州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