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0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如今,行走在“花都”鄢陵,人們處處可以感受到,投身脫貧的力量在匯聚、助力脫貧的信念在傳遞、參與脫貧的熱情在點燃……
10月17日是第5個國家扶貧日。當天下午,脫貧攻堅最美鄢陵人物頒獎典禮舉行,11名“最美村黨支部書記”、11名“最美第一書記”、38戶“最美貧困戶”、44名“最美幫扶人”、16家“最美帶貧企業”和19個“最美村莊”受到隆重表彰。
與這些個人或集體榮耀相呼應的是,今年以來,河南省鄢陵縣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全省中期核查評比中,被評定為“好”等次;代表許昌市參加全省產業扶貧現場觀摩,位居小組第二;“花木+扶貧”作為全省十大產業扶貧案例之一,在全省印發交流……
黨建引領:把黨旗插在脫貧攻堅最前沿
脫貧攻堅,既是當前第一民生工程,還是各級黨組織必須肩負起的政治任務、政治責任。
如何更好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不讓抓黨建促脫貧變成一句空話,是鄢陵縣委主要領導一直深入思考的問題。為此,該縣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明確“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為切入點,著力在夯實責任、建強堡壘、育壯隊伍、發揮作用上下功夫,找準黨建與扶貧的結合點,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促雙贏”。
在日常工作中,鄢陵縣堅持領導包鄉聯村,夯實脫貧攻堅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形成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的責任擔當合力;注重發揮各鎮扶貧攻堅“主力軍”作用,壓實各鎮主體責任,有效激發各鎮抓黨建促脫貧的內在動力;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注重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幫扶作用,教育引導第一書記發揮優勢,帶頭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群眾親切地稱第一書記為“致富引路人”“帶富書記”……
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腰包持續鼓起來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
近年來,鄢陵縣探索出了“產業壯根基、紅利管長遠”的產業扶貧模式,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造血”功能和“管長遠”的作用,在共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平穩。
依托花木產業優勢,鄢陵縣將貧困戶納入花木種植、養護、盆景制作、綠化工程等產業鏈條中,探索出了“政府+金融機構+花木企業+貧困戶”“政府+花木企業+綠色扶貧基地+貧困戶”“花木企業+入股分紅+貧困戶”“花木企業+轉移就業+貧困戶”“花木+互聯網+貧困戶”“花木+生態旅游+貧困戶”等“花木+”扶貧模式,全面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信心、缺技術、缺資金、缺帶動的問題,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精準扶貧之路。
一組組數字是最好的證明:222家規模企業在資金、土地、技術等方面對貧困戶進行重點扶持,共帶動1522戶貧困戶實現增收,1163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203家花木企業吸納入股貧困戶956戶,流轉土地8000多畝,每戶年畝產收益6000余元;40多個景區景點吸納貧困群眾就業537人,帶動發展農家樂28家,實現了貧困群眾依靠生態旅游產業增收致富……
政策落實:讓貧困群眾應享盡享
“在脫貧攻堅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們圍繞現行脫貧標準,統籌行業部門資源,打好政策‘組合拳’,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全面提高保障水平,確保貧困群眾應享盡享。”鄢陵縣扶貧辦負責人說。
據介紹,鄢陵縣共組建114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隊,對該縣2778戶8171人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今年以來,該縣實施貧困人口“先診療后付費”1482人次,“一站式”結算服務1116人次,為貧困患者開展免費送藥15842人次,為184名貧困殘疾人發放輪椅、助聽器等輔助器具,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補償4622人次。
教育政策的落實,更是事關貧困家庭的未來。鄢陵縣投資600余萬元,新建5所貧困村小學、幼兒園,并為26個貧困村和15所貧困村學校添置體育運動器材。
為改善貧困群眾生活,鄢陵縣積極實施危房改造、“六改一增”等工作,截至目前,本年度計劃實施的247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已全部竣工,2847戶貧困戶“六改一增”實現應改盡改;從9月初起,按照戶均3500元的標準,已完成首批200戶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按時超額完成市定180戶的改造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以苦干實干、創業攀高的精神,凝聚社會各界的強大合力,持續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讓每名群眾都能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新生活,確保全面奔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鄢陵縣委書記尹二軍說。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