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9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日前,站在河北省正定縣古城墻上,記者看到仿古街道旁,磚塔、鐘樓聳立,遠處的村莊掩映在花草林間。據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正定縣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8648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326.26億元,年均增長13.7%,增長了376倍。人均GDP由1978年的201元增長到2017年的65964元,年均增長12.3%,增長了327倍,“半城郊型”發展模式綻放出美麗的新顏。
在隆興寺門口,賣旅游紀念品的一位老人說,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曾是國家商品糧供應“高產縣”,1978年征購糧食達7000多萬斤。
改革開放初期,該縣黨委和政府領導深入反思“體制束縛”“片面追求糧食高產”等,時任正定縣縣長程寶懷說,里雙店村首先試點了“大包干”,結果農民收入從108元一下漲到了550元,人均生活水平、試點農業產量翻了兩番。村民孫喜才曾經4次在全縣大會上“分享”大包干經驗,正定也成為華北地區實施大包干的典范和領頭羊。
1983年秋天,毗鄰石家莊市的正定,經過3個多月全面調查和分析,確立了“半城郊型”經濟的發展道路,主要內容是擺脫“小農業”思想局限,樹立社會主義大農業思想,推行“城市需要什么,我們就種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們就加工什么”,建立合理、平衡發展的經濟結構。次年,全縣經濟實現了“九翻”“十超”,即工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收入等9項指標比1980年翻一番,糧食總產、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等10項指標超歷史。
“從單一種植業的小農業,到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立體化大農業,這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也是一個突破性的戰略轉變。”該縣提出,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必須走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和農工商綜合經營的道路,使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貯藏、運輸、銷售連成一體,形成中國式的農工商一體化。1983年,全縣棉花由1萬畝調整為19萬畝,在滹沱河兩岸14.3萬畝的沙灘上重點種植林果、花生、瓜菜等經濟效益好的作物,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58元,同比增長52.3%。
在隨后的30多年里,該縣堅持“半城郊型”經濟發展戰略,提出了“靠城帶鄉,促進城鄉一體化”“圍繞提高經濟效益,積極發展城郊型經濟”等,將當地經濟發展牢牢地與省會城市“綁定”,“為城市服務、掏城市腰包”。堅持推進農業產業化,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量開墾滹沱河兩岸荒地種植蔬菜,發展板材家具產業、食品飼料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2017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62.4億元,相比1978年9592萬元,年均增長11.3%。
當前,正定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小麥節水品種、測土配方施肥、全程綠色防控實現全覆蓋。按照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四美”要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廁所改造、垃圾治理、民居改造、安全飲水、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等專項行動,從當年“農工副協調發展”到如今“一二三產融合”,農業經濟和農村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相關標簽:河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