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花菇是香菇生長發育過程中遇到干燥氣候等環境因子的刺激,導致菌蓋表皮開裂,形成不規則紋理,是香菇的上等品。香菇是典型的木腐菌,每生產1萬筒菌筒,就要消耗1.25萬kg的闊葉林。為了響應國家的節能減排政策,節約森林資源,保持生態平衡,我們試著用錐栗枝條栽培花菇,發現效果很好。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原料制作
1.原料選擇及配方。將秋冬落葉后修剪和更新下來的錐栗枝條進行一次性切削成木屑,木屑應偏粗些,以增加通透性。并備足麥皮或米糠,石膏或碳酸鈣、糖以及塑料筒和消毒藥品等。常用配方有:①錐栗枝木屑79%、麥皮或細米糠18%、石膏或碳酸鈣2%、糖1%:②錐栗技術屑73%、麥皮或細長糠14%、棉籽殼10%、石膏或碳酸鈣2%、糖1%。
2.制作。將木屑過篩,剔除小木片、小木條及有棱角的硬物等,再將過篩的木屑與麥皮、石膏混合均勻。然后將糖溶解于水中,再與以上混合物拌勻。若用棉籽殼應預濕,再裝袋滅菌,常壓滅菌時間:100℃保持14小時,;馉F壓3.5小時,常壓滅菌最開始的火力一定要旺,使溫度盡快上升,避免培養料發酵變酸。
二、接種管理
一般選擇中溫低型或低溫型品種。先將通過滅菌后的料筒搬入事先消毒好干凈密封的房間冷卻到30℃以下,接種前,將房間消毒1次,每立米空間用高錳酸鉀7g,甲醛12g,也可用氣霧消毒盒5g。選擇茵絲生長旺盛、菌齡適中的菌種接種,采用無菌操作。接種后將菌筒按“一”字形堆疊,7~10天后改為“#”字型堆疊,堆高80~100cm,菌種排間要留一走道。堆疊時,將菌筒的孔穴朝向兩側,應經常檢查堆溫,溫度不能超過28℃。當菌絲成圓圈,且直徑為8~10cm時,用3cm長的鐵釘或眼針刺在菌絲生長處開3~4個小孔放氣,以增加菌筒內的氧氣,使菌絲長粗;同時應加強通風散熱,防止燒菌,并清除和隔離污染菌筒。當菌筒走滿菌絲后5~10天,在菌筒兩側刺20~30個小孔放氣,菌筒含水量多的多刺,否則就少刺,刺孔深度為1.5cm左右。然后將菌筒堆按“#”字型堆3~4層,以利通風降溫,注意避光,并減少菌筒翻動次數和溫差刺激。
三、菌筒安全度夏
在菌筒布滿菌絲以前,搭蓋好安全度夏的場所,以避免高溫燒菌。注意通風降溫,確保菌筒度夏場所溫度穩定在30℃以下。出菇前的養菌階段,場所應保持陰暗,不移動菌筒,以防止菌皮過厚、出菇難。菌筒培養到8~9月,若發現菌筒內有“黃水”沉積,應及時用釘子在菌筒上刺孔排出黃水,防止爛筒。
四、出菇管理
1.上架催蕾。花菇生產過程中,若天氣適宜就要給菌筒一定的溫差刺激或振動刺激,促使其出菇;若天氣不宜就讓菌筒休息養菌。第一批菇的催菇操作一定要到位,刺激不好菇蕾會大量發生,將影響花菇質量,并給割袋出菇帶來困難。
2.割袋出菇;ü饺羰歉呒茉耘,不用脫袋:為了生產優質花菇,所留菇蕾不能過多,每袋留5~7個為宜。菇蕾直徑1~1.5cm時,挑選小大一致、健壯、分布均勻的菇蕾進行割袋出菇。菇蕾過小,成活率低,影響產量:菇蕾過大則被塑料袋壓成畸形,而影響花菇質量。割袋時用刀片在菇蕾邊沿劃2/3圓圈,讓菇蕾從割口伸出,同時,將多余的菇蕾在袋外壓死。割完袋的菌筒放在適宜菇蕾生長的條件下培養,每天檢查菌筒,壓死菌筒新長出的菇蕾,以培養好所留的菇蕾。
3.控溫、控濕。菇蕾直徑達20mm左右,需要控溫、控濕,溫度以10~15℃為好,前期濕度應保持在65%~75%,后期保持為55%~65%,濕度過小會致菇蕾干枯,過大則會降低花菇率。
4.適時補水。采完一批菇后,要讓菌筒休息養菌一個星期左右,并適當補水,菌筒水分不足將影響下批花菇的生產。采完2~3批菇后,在補水的同時還應適當添加營養液,以提高花菇產量、質量。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