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07 作者:佚名 來源:華夏經緯網
第十六屆農交會暨第二十屆農博會吸引40萬人次觀展,交易額超600億元
第十六屆農交會暨第二十屆農博會上,俄羅斯帥哥美女在向觀展者推銷當地產的蜂蜜。 長沙晚報記者 陳飛 攝
深秋時節的長沙,好一幅豐收圖景。
糧油果蔬飄香,農耕文明交融。前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暨第二十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在長沙落下帷幕,這場農業盛會吸引4000多家企業、1.6萬種新特優農產品參展,收獲超過600億元的交易額。一場展會,成為展示我國農村改革發展新成就的舞臺,更成為促進中國與世界農業交流對話、深化合作的重要平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合作是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農博會與農交會牽手,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徜徉其間你會發現,三大發展元素貫穿本屆展會的始終,共同照亮世界農業薈萃交融的長沙舞臺。
中國農產品走出去 國外特產引進來
“我在山的這一邊,你在山的另一頭。跨過萬水千山,我想走到你的面前來……”湖南展區內,俄羅斯姑娘莉婭頻頻舉起手機,拍攝下苗家姑娘唱響湘西民歌的影像,也定格下這場農業盛會的動人表白。
第十六屆農交會與第二十屆農博會合并舉辦,展區面積創歷屆之最,展示內容精彩紛呈,交易成就令人矚目。
這是一次全面展示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展會。11.3萬平方米的空間內,47個展區內涵豐富:從助力鄉村振興到推動精準扶貧,從32個省市區(兵團)農業成就的精彩亮相到優特新產品的異彩紛呈,立體化展示農業大國的時代擔當。
這是一次為農業創新發展探索路徑的展會。全球農業南南合作高層論壇、中國鄉村振興戰略高峰論壇上腦力激蕩,與會者開展廣泛交流、分享發展經驗、展望發展愿景。通過展會這個窗口,全球農業南南合作的新未來、中國鄉村振興新藍圖正在前方鋪就。
這是一次推動產銷對接、積極助農產品走出去的展會:全國品牌農產品推介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27場展團推介會接連舉辦,為土特產和大市場搭建了對接的橋梁。
加速成長的中國農業,不僅要向世界展現風采,也要汲取他國所長。印度、馬來西亞、法國等20個國家的200余家企業遠道而來,展示本國農業成就,尋找投資貿易合作的新機遇。烏干達、泰國受邀成為展會主賓國,“國家主題日”活動上曬特產美食、展風情歌舞,人氣爆棚。
“參加展會是一次很有意義的體驗,最直觀的收益是幫我們打開了中國市場,收獲了訂單。”法國舜邑酒莊負責人米歇爾說。企業首次來長沙參展就獲得20萬元的銷售額,這更加堅定了他進入中國市場的信心。攜帶的羊奶、巧克力等特產在展會上被一搶而空,巴西客商杰克有了新的貿易思路。他告訴記者,巴西與中國距離遙遠,今后他還會考慮采取電商形式進行品牌推廣,“中國朋友一鍵下單,巴西特產送上門”。
中國的優質農產品及燦爛農耕文化走出去,外國的特色商品和民族文化漂洋過海引進來。一場展會,不僅成為世界農業交流融通的有效平臺,也帶來農業商貿“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化思路。
家門口的大集,讓百姓餐桌錦上添花
才品完鮮脆的新疆灰棗,又嘗到甘甜的浙江高柚;才將黑龍江的椴木木耳收入囊中,又拎起一袋河北的玉田白菜……為期5天的展會,讓市民肖清送的購物籃滿滿當當。作為從第一屆農博會開始,一次不漏趕了20年“大集”的鐵桿粉絲,肖清送稱贊本次展會:“產品多,環境好,家門口的大集逛得韻味!”
肖清送至今記得,20年前第一屆農博會舉行時,是在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的“土臺子”上唱起大戲,如今展會走進敞亮時尚的長沙國際會展中心,琳瑯滿目的商品讓觀展者一站淘到各地好貨:想品味湖湘美食,懷化的獼猴桃、株洲的玻璃椒等湖南14個市州的優特新品應有盡有;想品嘗各地特色,來自32個省市區(兵團)的農產品讓你齒頰留香,更有異國原產地“打飛的”直送的鮮貨。此外,現場食材制作、民族風情表演、非遺文化展示,豐富多彩的呈現方式讓觀展者獲享農耕文化的沁人心脾。
“一流的展銷環境,一流的服務,自然帶來貿易火爆,展會上我們簽下1200萬元大單!”陜西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公司營銷總監張袆喆興高采烈地告訴記者。在陜西展區內,美域高所產的洛川蘋果砌起七層的大雁塔。對張袆喆來說,參展不僅是推薦產品,也是一次對陜西魅力的展示。
5天時間超過40萬人次觀展,本屆展會為何如此受熱捧?不僅是它加速了農產品的貿易往來,也因為其實現了百姓餐桌的錦上添花、實現了各地農業文明的交融補充。
讓市民購得開心、客商賓至如歸,展會也成為開放湖南、文明長沙的展示窗口:省農業農村廳等多個省直單位以及長沙市委、市政府,在活動舉辦、展示展銷、交通安保、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周密部署細節,提供了一場環境美、服務優、通行暢的展會;從地鐵口到展區,從咨詢引導到現場翻譯,長沙從4所高校招募750名志愿者,設置54個服務點,幫難解困“小紅帽”成為展會最動情的風景;展會期間,長沙在多個地點開通免費交通車,為市民觀展購物提供了便利。
加速農業轉型,長沙釋放強大引力波
望城區高塘嶺一處320畝的水面上,草魚、鱸魚等淡水魚歡快游弋,依靠智慧化“跑道漁”養殖系統,這里的魚槽能自動投料、推水增氧甚至取魚稱重,一個人就能完成養殖。
距離高塘嶺不到50公里的長沙國際會展中心,湖南鄉里里手農業科技公司將微版的“跑道漁”智慧系統搬進了長沙綜合展區,養殖新技術不僅吸人眼球,也成為長沙農業創新的最佳注解。
產銷旺、農戶笑、客商樂,第十六屆農交會暨第二十屆農博會順利舉行和火爆的背后,是湖南以及長沙加速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加快農業創新步伐所釋放的強大引力波。
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面臨新挑戰。怎樣轉型謀變?怎樣提質增效?近年來,湖南大力實施品牌強農、特色強農、質量強農、產業融合強農、科技強農、開放強農“六大強農”行動,著力打造包括茶葉、油料、竹木、糧食加工等在內的七大千億產業,通過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構建特色產業集群、加強農業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等系列作為,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豐收的田野上,長沙正不斷舒展醉人的綠色風景。
看,美麗鄉村新景綻放。人居環境“五治”行動,蝶變了農村環境,長沙縣錫福村、寧鄉市天馬新村、瀏陽市沙溪村……星城大地處處都有美麗的注解。
看,產業融合助力振興。以打造花豬、綠茶、苗木、油茶、蔬菜、特色水產六大百億產業為重點,長沙加快調整產業結構,今年建設30個千畝、4個萬畝特色種植片區。至9月底,完成農產品加工總銷售收入1750.1億元,實現了鄉村旅游總營業收入約453億元。
看,品牌強農結出碩果。長沙重點打造十大農業企業品牌、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等,寧鄉花豬、金井茶葉先后獲評全省十大農業品牌。
農業品牌建設五年行動計劃的號角,在星城大地吹響。“未來5年,長沙將建立農業品牌的培育、管理、保護體系,打造1個綜合產值過100億元的農業產業品牌、5個品牌價值過50億元的區域公用品牌、50個經營收入過10億元的農業企業品牌、50個全國知名農產品品牌。”市農委副主任黃志強介紹。
從火熱的展會到綠色的田野,長沙將從一次豐收,走向更多更美的豐收。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